当前时间为:

年级动态

魅力一中 辉煌卓著

当前位置:首页 / 年级动态 / 五育并举/初中部师生同论“参与”优秀征文(三)
年级动态
五育并举

初中部师生同论“参与”优秀征文(三)

发布时间:2013-12-11 04:15:17浏览次数:1626

Im in课堂”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

初一政治  王利娜

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,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,我们每个人都不可以无动于衷,事不关己,相反,我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,为新课程的推进做好相应的工作。在我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中,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,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,使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,真正实现学生从“要我学”到“我要学”的转变,创建激情高效快乐的课堂呢?

1.教学伊始,情感先行。

教师导入新课的时候,如果能够做到“未成曲调先有情”,让情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先行者,那么,这种基于情感的教学活动将是一个心灵交融历程。例如,我在讲“做情绪的主人”这一课时,就用了这样的导入:生活当中,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,有些人生活在快乐中,而有些人却生活在痛苦中,这种生活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。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在左右着我们的心情,人类和自己的情绪打交道是一种全天候的活动,有人说“谁能把自己的情绪握在手中,谁就能与成功交友”,那么我们该怎样调控自己的情绪,做情绪的主人呢?孩子们都渴望成功,这样一下子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,因此,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教育,首先就必须了解学生需要哪方面的知识,需要哪种形式的教育。通过师生间平等的对话,心与心的沟通,有助于将学生的话匣子打开,围绕一个话题进行对话,事实上也是一种情感的互信与交流。在这种交流中,师生间增强了了解,促使教学活动向前层层推进。

2.利用教学中生成的情感因子。

在教学中,师生总是围绕着教学主题,对教材进行认知和加工,这个过程自然而然产生情感的传递和体验。教师能否尊重学生之间不同的情感体验,进行良性的情感传递,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。比如,我在讲“日新又新我常新”时,对“言行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吗?”这个问题时,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是可以的,但有个别学生抛出了不同的论调,认为有些人是在“装君子”。此时,我觉得作为老师应该做的是倾听,是悦纳,因为学生只有感觉到自己被接纳了,才有可能向对方敞开心扉,教师后续的引导教育才能润透其心田。

情感是思维的催化剂,作为老师,应该用充沛的情感去感染学生,为学生搭建积极参与的平台,用真诚的情感去唤起学生热情的回应,使思想品德课堂成为生命涌动的乐园。

 

 

关于课堂讨论与学生参与的一些思考

初二政治 杨志全

在“271”新课堂模式的要求下,我们的教学由教师的讲解转变成了以学生自主学习、自主创新的新形式教学,让学生参与课堂已成为当前的头等大事。新课标教学打破了以往教师讲、学生听的教学模式,改变了学生以往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,强调发现学习,探究学习,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,这样就要求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,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,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合作性。现在我就课堂讨论与学生参与的关系思考总结如下:

      课堂讨论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获得知识过程的有效方法,它既能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,又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:在人的心灵深处,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,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、研究者,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,这种需要特别强烈。在我们现在的生本教育理念下,要提高课堂效率,又使得小组活动一部分流于形式,和自己设计课的预想有了很大差距: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一是讨论的时间太短,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有效交流,小组讨论的前提是学生课前认真的预习、并完成导学案,对知识和问题有自己的见解,但是部分学生课下作业只做表面,没有深入思考,课上时间有限,不可能给很多时间,有时候很矛盾;

二是讨论前的主要问题设计不好,本学期我们组研究的课题就是课上主要问题的设置,正在不断摸索。每天课前的班级的情况不一样,引入的问题需要随时变化,一部分课问题的设置有待琢磨。

三是教师对小组学生的讨论需要长时间的培养,不能光停留在班主任的培训上,各科的小组活动都很多,应该把各科相同的活动方式确定下来,便于操作。

后期的努力方向是: 1、课堂讨论的目的一定要有针对性,让学生便于操作,更好的参与课堂。 2、问题的设计: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讨论的角色,而且目的性要强,使得学生有研讨、有结论,让学生的参与有收获。 3、讨论时机的把握 :去除没必要的讨论,不让讨论流于形式。

 

 

人人参与,将“参与”活动推向纵深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初一年级     崔越

一天一小步,一周一大步,一月一长截,一年一总结,随着“课改”的深入,初中部的课堂模式与老的课堂模式已在全然不同的两个档次了。

在新课改模式下,孩子们上课昏昏欲睡的现象少了,心不在焉的现象少了,多了是积极的参与,多了积极的讨论,多了孩子们积极的展示,多了孩子们争先恐后的点评。随着课改的深入,受益最大的是我们师生。

从接手一个班级,68个成员,两个班136人,每天备课、上课、改作业、改学案、改卷子、开会、管理班级日常事务、处理问题学生、帮助学困生······如果没有课改,如果没有调动学生参与管理,我计算一下,每天我要批改上万道题目,我一天不吃不喝也干不完项活动。是课改,给我启发,是课改,教我方法。

人人参与,每个小组长参与批改作业和卷子,每个同学负责抽查学案和卷子,学科班长负责每天练习三道易错题,一切活动在孩子们的参与中进行,我负责引导,有时抽查并作出相应指导和要求。

对于学困生,实行一对一辅导,要求师带徒,在我们初一八班应经结对,比如:牛浦苑同学带班杜一鸣同学,张超同学带陈安琪同学,安嘉娴同学带张鹏博同学······我指导师傅要要求徒弟完成基础内容,并在下课时辅导并要求他们下一节课应该完成的学习内容;对于徒弟我要求他们要尊重他们的师傅,认真完成师傅所布置的每一项任务。经过实践,发现孩子们都进不了,我也轻松很多。

现在班里大部分孩子都很听话、守纪。受到批评的总是那几个调皮,好动的学生。如:陈安琪常常是追逐打闹被批评,总批评、说教也不见成效,于是我决定换种办法,让他当班里的“文明监督员”。我问他:“你愿意当吗?”他使劲点了点头,“那好,你一定要先管住自己的腿坚决不乱跑,如果你有不文明行为就撤销职务了。记住了吗?”那一天,他没有追逐打闹,两三天过去了,没有一个人告他的状。从那以后,他真的进步了,同学们都都这么说,下课见到老师也有礼貌了。“参与”活动使他成长并快乐着。于是我又尝试着让另外几个顽皮的孩子加入到“文明监督员”的行列中,这样让我们班的文明之花越开越灿烂。

通过班主任工作,我总结出班级管理工作一定要面向集体,通过集体,影响和教育个别学生。如今的“参与” 活动改变了学生的行为习惯,使我们初中部的班级常规工作步入了良性循环,相信我们的课改会走向新的辉煌!

 

 

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

吕淑芳

  著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说过:“把班级还给学生,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。”新课程下的班级管理在本质上奉行“以人为本”的思想,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,鼓励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体进行管理方面的探究、自我管理与亲历实践能力的培养,呼唤班级管理文化的重新构建,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,树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题的班级管理理念。

  在此,对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作如下探索,力求达到上述目标。

  一、关爱每一个学生,用爱心撑起一片绿荫。

  瑞士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:“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……我的手牵着他的手,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。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,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……。”美好的人生为爱所唤起,并为知识所引导的。正是这样,学生美好的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。我们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,虽然学生最终要接受国家的挑选,但我们不能把目光仅停留在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,班主任应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,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自由、健康的发展。  

  我们班有一名同学,成绩是倒数一二名,表现也很差,三天两头上网吧彻底不回家,就连他家人也对他没有信心了,当我了解情况后,主动和他靠近,有事没事常跟他聊天,终于走进了他的心灵,他告诉我家长不信任他,所以他就破罐破摔,故意跟家人斗气,其实他也想进步。了解到这些情况后,我立即和他的家长进行了交谈,纠正了其家长的作法,并帮助他重新制定计划,时刻提醒他要约束好自己,经过一学期的努力,他终于有了一些进步,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前进了十个名次。在我的倡导下“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”、“无论成绩有多差,表现有多糟,只要比上一次进步,就是成功者!”也成了班级管理评价的标准。让班级每一个学生都沐浴在爱的光辉中,我们的教育才可能顺利进行。

  二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,使学生成为班级真正的主人。

 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,班主任除了要有一份爱心,更要善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,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,让每一个成员都真正拥有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心。只有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,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,使学生真正的成为班级的主人,从而达到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有机结合的目的。  

  人的潜在的资质,潜在的能力的发展是无限的。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时刻想到每个学生都有潜能,并观察学生潜能的表现苗头,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,使他们不断地出现新的面貌。

  新课改实施不仅冲击着我们的教学模式,而且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念的革命。要全面促进学生进步,只有教师,先转变教育观念,关爱每一个学生,放手让学生去主动参与管理,才能真正培养出新时期需要的人才。

 

 

语文课应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

初三语文  荣蓉

I’m in 课堂”倡导“参与”,如何在新课堂模式下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进行培养,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质量,是每一位初中部语文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
一、明确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
  《语文课程标准》在“教学建议”中明确指出:“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”,“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”,“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”。因而要求教师树立“以人为本,面向全体”的新观念,尊重学习人格,关注个别差异,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,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参与学习机会。同时也要利用对学习小组、科研小组等的培训,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,树立起主动参与的意识。

二、充分地预习是课堂参与的基础和动力
  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是其它学科的数倍,只靠课堂的几十分钟进行阅读是不行的,因而课外预习显得尤为重要。当然走过场的预习是达不到预期的目的,那如何才能做充分的预习呢?
  1.要加强预习指导。预习前,教师必须指出预习的目的、范围、方法和重点,使学生目标明确,心中有数。这可以通过全班集体培训或对语文学习小组组长的培训实现。
  2.在预习过程中,要及时调查研究,要经常深入学生,了解他们在预习中的困难,这可以通过科研小组的反馈及时了解,并对第二天的课堂内容进行针对性设计。

3.预习时,应要求学生做记号或写出笔记。如:把每段的中心意思用红笔标出,对于疑难问题可用批注的方法写在书眉上。这样做,会促进自己思考,能抓住章、节中心,它将提示自己哪些总理应该深入钻研,反复学习或者注意听讲。对于自己有心得体会的地方也应做下记号或写出笔记。这样,听课时可以和老师讲的相比较,老师讲得好,对自己启发大,理解深,老师讲的不如自己想的,可以提出来,教学相长。

三、让学生自己会学习是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唯一良方
  吕叔湘先生强调:“教学,就是教学生学,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,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,学生掌握方法,就可以受用一辈子。”“I’m in 课堂”模式下语文教师对于语文学习小组组长以及科研小组组长的长期、系列培训可以更容易将具体方法一层层内化、传达到不同层次的同学。
  1.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。
  质疑问难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。因而,老师首先要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,教会学生提问题。
预习质疑:在预习过程中,要求学生先摘录疑难,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。精读质疑:学生在初步熟悉了课文后,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题目、重点词语句子、文章的内容、结构的安排、教学重难点等方面进行发问,促进学生思考。总结质疑:一篇课文学完后,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了充分的理解。这时,引导学生整体回顾,提出疑难问题,师生共同探讨,可以起到教学相长。
  2.教给学生读懂文章的具体方法。
  
初一入学就学生通读课本的“说明”,弄清本套教材编排的脉络,如初中语文的阅读教材分为三个阶段,教学重点和编排方式各不相同,第一阶段(第一、二学期)联系生活水平,着重培养一般的语文能力,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分类编排;第二阶段(第三、四、五学期)联系生活,着重培养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,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兼顾表达方式编排;第三阶段(第六学期)联系生活,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,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兼顾文学体裁编排。这样,学生对初中阶段阅读教材就有个宏观的了解。
  
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。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,教给他们读懂文章的具体方法,这样才能达到“用不着教”的目标。学法指导不能急于求成,这是一个不断内化、不断吸纳的过程,是一个由简到繁、由少到多的循序渐进的过程。它具有阶段性,如初一侧重教学记叙文,教学时,我们要教给学生以记叙的概念、基本知识和阅读方法,以备学生学后能“举一反三”。
  学生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培养,就会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惰性,消除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,培养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,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。

 

星空体育网页版(中国)官方网站/登录/入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:豫ICP备06007185号-1 网站首页站内地图